Banner
首页 > 新闻 > 内容
系统集成商:始于外包 终于何?
- 2022-08-25-

前段时间和投资人聊天,他问我:听说系统集成商都是外包商,是这样吗?

外包强调技术的企业来说,外包这个词可能不是一个很友好的词。我不敢妄下结论,说以前可能是,但现在大家都逐渐意识到增加自主技术的重要性,通过各种方式提高竞争力,这与传统意义上的系统集成商不同。

想起之前和某汽车设备系统集成企业老板的对话,他也谈到了这个问题,说,说为什么系统集成商不赚钱,因为它是外包的,没有核心技术,当然,这是为了一些系统集成商。

困于外包

什么是系统集成器?系统集成器实际上是。制造商通常依靠他们的帮助将自动化工厂的每个完全不同的部分连接起来。系统集成器提供所需的时间、能力和技术,并将方案转换为功能性自动化系统。

但严格地说,什么样的工程服务可以称为系统集成"?什么样的工程服务提供商可以被称为"系统集成商"?这两个问题仍然存在争议。

几年前,当机器人系统集成商飙升时,我听到很多业内人士开玩笑说:随意安装机器人等自动化设备是系统集成商吗?

也有系统集成商反驳:你认为系统集成没有技术含量吗?那是因为有些企业没有技术含量。这和我们有关吗?

这就是尴尬的地方,因为系统集成方案涉及很多设备、周边配套设施、软件系统等,单个工作站也包括很多核心部件。项目收回后,总有一些业务需要外包,甚至有些企业甚至购买软件系统。从这个意义上说,系统集成商可以说是外包商,这是为什么许多人认为系统集成业务很容易做到的原因。

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GGII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企业3748家,其中系统集成企业3100多家。

然而,正是由于测试水的人太多,行业水平参差不齐,市场混乱,导致了恶性竞争的后果。在系统集成领域,利润越来越低,利润越来越低,使得系统集成企业难以扩大。目前,我国系统集成企业只有100家收入超过1亿元,大多数企业的系统集成业务收入不超过3000万元。

但困难不仅在于此。目前,国内系统集成商主要购买国外自动化设备,产品价格昂贵,但也受外国企业的限制,不可避免地缺乏后期服务和技术支持,这也是许多集成商开始独立开发机器人本体的原因之一。

因为很多产品都是分包的,给系统集成商带来了不可预测的时间和成本。项目进行两三个月后,发现这条路不通的情况比比皆是,项目亏损也就不足为奇了。

此外,从商业模式的角度来看,系统集成商和外包商一样,对劳动力成本有很大的影响,因为如果你想赚钱,你需要接受更多的项目,招聘更多的人。无论是项目的早期方案设计,还是项目的实施,后期的维护和调试,都需要依靠人力,而生产线是不可能的 ** 性再次增加了劳动力成本的负担。然而,人才一直是机器人行业的稀缺资源。

原因是什么?

造成系统集成商困于外包模式,难以做大做强的原因,从根本上来说有三点。

■客观原因

当然,客观原因与行业发展有关。无论哪个行业自然要经历一个萌芽、发展和爆发的过程。目前,从机器人行业的角度来看,系统集成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特别是国内机器人系统集成商,技术产品化能力不足。

■外因

所谓的自动化生产线或智能工厂,因为没有办法复制和 ** ,目前很难推进。只有突破每一部分,才能最终串成整个生产线,给集成商带来很大的压力。

目前,在轻工业领域,系统集成商的综合实力并不多,这也是系统集成商在终端客户面前没有发言权的原因。

在机器人行业,虽然系统集成商聚集了成千上万的爱和整合,但高疾病和最终率也让系统集成商痛苦:运行100个项目,最终可能只有十个真正的需求,最终只有一个计划,这可以结束或一个问号。

在上述原因背后,还有外部原因,如生产线要求高、终端企业与系统集成商信息不对称、系统集成商垫资压力等。

■内因

从终端用户的应用需求出发,真正优秀的系统集成商必须熟悉该过程,并熟悉自动化和机器人应用程序。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系统集成商要么突然从其他行业进来,根本不了解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即使它们以前是由自动化企业转型而来的,对行业技术的理解也不会被精通一段时间。

从何突围?

说到系统,一些业内人士并不愿意说,无论发动机有多好,客户都能坐在发动机上旅行吗?集成商是否没有技术内容来制造车身和座椅?那么,系统集成商的竞争力是如何反映的呢?

对于这个问题,埃华路总经理李广信认为,系统集成商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行业应用的专业知识,以及一个能够实现项目实施的全功能成熟团队。

在李广信看来,系统集成商的生存方式如下:大(客户、平台、资本)、核心技术、非标准化、商业模式创业、专业知识、全球化等。重要的是,系统集成商应该有自己的东西和准确的定位。

纵观系统集成商企业的现状,技术可以大规模、产品化的方式输出。事实上,系统集成最困难的是产品能力。谁能将系统集成成为产品,比制造飞机和汽车更困难。know-how、软件、技术、算法,还有一些原创性的东西。广州明洛智能设备总经理姚维兵说。如果能实现完全标准化,效果与非标至少相差10倍,整个生产质量、效率和周期完全不同。”

直率地说,系统集成是产品能力、供应链集成能力和整个生态连接能力,困难是将所有非标准产品标准化。同样的集成,如何让用户从设计到采购到交付、验收到最终售后,然后交货期更短,成本更低,可靠性更高,服务更好,这是系统集成商的竞争优势。

如何使非标生产线达到极致,使其更接近标准化。广州明洛从供应链出发,选择精益生产模式,不断深化供应链,细分为各部件的生产工艺,控制各供应环节,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从技术出发,龙深机器人选择深入培育白色家电行业。现在,龙深已经在家电行业开创了一系列成熟的机器人应用案例。

利元亨选择模块化工艺标准,实现非标产品标准化。利元恒建立了自己的云平台,收集了数千个案例沉淀的内容,不断优化和巩固,模块化各行业和流程,缩短开发周期,避免重复工作。与此同时,利元亨非常愿意参与建立欧美、日本、国内一些顶级客户和行业的各种案例基础。

对于系统集成商来说,整个供应链生态系统的集成能力非常重要。集成商的最终目标是构建一个系统,将一切连接起来,在闭环生态系统中连接信息化和知识专家。

终于何?

传统的系统集成是项目分包模式。后来,像柯马这样的系统集成商做得很深。他们自己做技术、方案和项目管理,分包制造和调试部分。然而,这种方法在利润越来越低的市场条件下逐渐被淘汰。

如今,许多系统集成企业已经不再用系统集成商来定义自己,出现了许多新的身份,如数字解决方案解决方案

可以看出,系统集成商也在慢慢改变思维,其中更典型的企业是拓斯达,自上市以来,拓斯达已经声称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系统集成商,拓斯达总裁吴凤丽指出,拓斯达建立智能制造综合生态系统,包括本体制造商、应用集成商、核心部件、伺服控制系统、金融租赁、培训单位等主体。

目前,德梅科专注于车身焊接生产线的集成,除了提供硬件生产线外,还积极从事基于数字设计的虚拟调试和基于大数据的智能操作和维护系统两个服务领域。事实上,德梅科虚拟调试技术在中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德梅科技术中心主任丁玉东表示,他对大数据技术非常乐观。中国是一个主要的数据国家,未来将通过大数据技术帮助各行各业的发展。

博众和西门子联合开发了基于数字双胞胎技术的模型,展示了未来电子行业产品的组装过程,实现了灵活的生产。

在利元亨看来,数字化工厂的核心是ERP、PLM、MOM、WMS、DCS五个系统的全面集成MOM/MES(制造运营系统)是智能制造创新平台的核心。

最近,速美达推出了互联网 以智能生产为主题的智能制造示范线,将基于体育控制领域十多年的深度积累,与自主研发的软件技术相结合,通过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整合,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的综合自动化解决方案。

可以预见,未来系统集成商将以新的形式出现,如何熬到这一步需要突破两点:应用和技术。

富连达继电器

深圳市富连达科技有限公司是NI联盟商、代理商、系统集成商,主要有NIGPIB、NILABVIEW、NIDAQ、NI板卡、NI数据采集卡等产品。公司拥有产品测试的软硬件全套应运解决方案,开发范围包括ICT、Boundary Scan、功能测试、系统测试。业务覆盖深圳、广州、珠海、佛山、南京、杭州、厦门、西安、成都、武汉、重庆、北京等地。

有需要的可以联系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