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首页 > 新闻 > 内容
继电器工作原理及驱动电路
- 2021-07-30-

继电器

继电器是一种具有控制系统(也称为输入回路)和控制系统(也称为输出回路)的电子控制装置。通常用于自动控制电路。实际上使用较小电流的较大控制电流的“自动切换”。因此,它在电路中起到了自动调节、安全保护和转换电路的作用。

继电器的继电器特性

当衔铁开始吸合时,继电器的输入信号x从零开始不断增加,达到工作值xx。继电器的输出信号立即从y=0跳到y=ym。即,常开触点发生变化。从断到断。当触点闭合时,输入量x继续增加,输出信号y不再变化。当输入量x 从大于xx 的值下降到xf 时,继电器开始脱离,常开触点断开。我们将继电器的这种特性称为继电器特性,也称为继电器的输入/输出特性。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继电器工作原理及驱动电路

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电磁继电器通常由铁芯、线圈、衔铁、触点引线等组成。当在线圈两端施加恒定电压时,线圈中流过恒定电流,产生电磁效应,电磁力的作用使衔铁克服复位弹簧的拉力而吸引它。它连接到铁芯上以驱动电枢,动和静触点(常开触点)被拉到一起。当线圈断电时,电磁引力消失,衔铁在弹簧的反作用力作用下恢复原位,释放动触点和原静触点(常闭触点)。

它拉动和释放以达到在电路中导通和分断的目的。继电器的“常开和常闭”触点可区分如下: 继电器线圈未通电时处于断开状态的静触点称为“常开触点”。这种状态称为“常闭触点”。

电路原理

继电器是一种触点(或电路),当输入变化到特定值时,它连接或断开交流和直流小容量控制回路。

继电器工作原理及驱动电路

永磁体保持释放状态,施加工作电压后,衔铁和永磁体通过电磁感应产生吸斥力矩并产生向下运动,最终达到吸合状态。

晶体管驱动电路

继电器工作原理及驱动电路

如果您使用晶体管来驱动继电器,我建议使用NPN 晶体管。具体电路如下。

当输入为高电平时,晶体管T1 饱和并导通,继电器线圈通电并闭合触点。

当输入为低电平时,晶体管T1截止,继电器线圈断电,触点断开。

电路中各元件的作用:

晶体管T1是控制开关。

电阻R1主要作为限流来降低晶体管T1的功耗。

电阻器R2 可靠地阻断晶体管T1。

二极管D1 反转续流,当晶体管导通和关断时,它为继电器线圈提供泄放路径,并将电压保持在+12V。

集成电路驱动电路

继电器工作原理及驱动电路

目前,采用具有多个驱动晶体管的集成电路,可以简化驱动多个继电器的印制板的设计过程。

当2003输入为高电平时,对应输出口输出低电平,继电器线圈通电,继电器触点闭合,当2003输入为低电平时,对应输出口为高阻状态,继电器线圈上的功率当它被阻断时,继电器触点断开。

继电器工作原理及驱动电路

24V继电器驱动电路

继电器串联RC电路:该类主要用于继电器额定工作电压低于电源电压的电路。当电路闭合时,继电器线圈中的电动势阻止了由于自感现象而使线圈中流过的电流增加,延长了吸合时间。 - 您可以节省时间。

其原理是在电路闭合的瞬间电容器C两端的电压不会突然变化,可视为短路,这样电源电压就高于继电器线圈的额定工作电压。施加到线圈上,它会加速线圈中的电流增加并迅速将继电器卡入。当电源稳定时,电容C不工作,电阻R工作为限流。

继电器额定工作电压的选择

继电器的额定工作电压是继电器最重要的技术参数。使用继电器时,首先要考虑电路的工作电压(即有继电器线圈的电路),继电器的额定工作电压必须等于电路的工作电压。

通常,电路的工作电压为继电器额定工作电压的0.86。电路中工件的电压不得超过继电器的额定工作电压。否则继电器线圈很容易烧毁。

另外,有些集成电路,如NE555电路,可以直接驱动继电器工作,而有些集成电路,如COMS电路,输出电流小,需要加晶体管放大电路来驱动继电器。必须考虑到晶体管输出电流必须大于继电器的额定工作电流。

晶体管驱动电路

如果使用晶体管驱动继电器,则晶体管的发射极必须接地。具体电路如下。

继电器工作原理及驱动电路

原理介绍

NPN三极管驱动时:三极管T1基极输入高电平时,三极管饱和导通,集电极变为低电平,继电器线圈通电,触点RL1拉动。当晶体管T1的基极输入低电平时,晶体管截止,继电器线圈断电,触点RL1断开。

更多详情请关注佳兆科技。

嘉兆在测试测量行业拥有40年的经验,拥有专业的销售、技术和服务团队,在通用微波/射频测试、无线通信测试、数据采集记录与分析、振动与噪声等多个领域表现出色。分析、电磁兼容测试、汽车安全测试、精密可编程测量电源、微波/射频元器件、传感器等,在深圳、北京、上海、武汉、西安、沉阳、珠海、成都设有办事处。